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爆发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,双方各执一词,都指责对方先开的火,那到底谁先开的火呢?不急,我们先让时间飞一会儿,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想真相很快会揭晓。很明显,这次冲突双方都是有备而来的,是矛盾集中的爆发。
泰柬冲突爆发,有人宣称“美国支持泰国,中国支持柬埔寨”,理由是泰国出动了6架F-16战斗机——“这肯定经过美国批准,否则美军能远程锁死武器”。
这个说法看似有理,其实忽略了两个关键,“中美代理人战争”这一说是彻头彻尾的谣言:
其一、有人认为,泰国在进攻柬埔寨的时候,出动了6架F-16战斗机,如果没有美国的批准,泰国军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,要知道,美国出口的F-16战斗机可是有远程死锁功能的,这在蓝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。但我必须提醒大家一点,美国此前因“锁死F-16”已吃过大亏:西班牙、加拿大明确表示不再购买F-35,连波兰都暂停了后续订单谈判——在军工出口面临信任危机时,美国若因泰柬小规模冲突锁死武器,等于自断财路。
美国在这场冲突中“无利可图”。代理人战争的核心是“战略收益”:支持乌克兰是为了耗俄罗斯,支持台当局是为了牵制中国,支持印度是为了围堵中国陆权。但泰柬冲突?既不涉及南海航道控制权,也不影响中美在东南亚的产业链布局,美国若介入,只会徒增与中国的对抗成本,毫无必要。
其二、“中国支持柬埔寨”,更是无稽之谈。中泰贸易额2024年达1300亿美元,中柬贸易额也有200亿美元,两国都是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在东南亚的核心伙伴。中国比任何国家都希望东南亚稳定:混乱的周边环境会冲击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更会影响中国在东盟的战略布局。
泰柬冲突爆发后,外交部明确亮明劝谈促和的立场
泰国稳操胜券?为何却突然想谈了?
冲突初期,泰国的强硬底气,很大程度来自军力优势。从纸面数据看,泰国确实“碾压”柬埔寨:
人口与国土:泰国7000万人口对柬埔寨1800万,51.4万平方公里国土对18万平方公里,战争潜力差距明显。
经济与军费:泰国2024年GDP5300亿美元,是柬埔寨(367亿美元)的14倍;2025年军费70亿美元,是柬埔寨(7.39亿美元)的9倍多——充足的资金能支撑更持久的冲突。
装备水平:泰国陆军有52辆中国VT-4主战坦克(第三代,具备夜战和信息化能力)、178辆M60A3坦克,还有1200辆M113装甲车;柬埔寨陆军主力是300辆T-54/55坦克(上世纪50年代的二代坦克,无信息化能力)和200辆BTR-60装甲车(冷战时期产物)。空军差距更大:泰国拥有6架F-16、34架F-5战斗机,还有预警机和加油机;柬埔寨空军几乎没有像样的战斗机,只能靠高射炮防空。
后勤能力:泰国公路密度是柬埔寨的5倍,雨季时仍能保障前线补给;柬埔寨边境多山地雨林,雨季道路泥泞,弹药和粮食运输困难。
如此悬殊的实力,让泰国最初态度强硬:7月24日冲突爆发后,泰国外交部明确表示“拒绝任何第三方调解”,要求柬埔寨“先停火,再谈条件”。
到了25号下午,泰国就变了脸:泰国外交部改口称“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在回答关于泰柬边境局势提问时说,部分国家在正式声明和非正式讨论中,表达了愿意提供协助或建议的意向。”泰国这一转变,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考虑:
国内压力“由硬转软”。冲突造成的伤亡开始反噬:20名平民死亡的消息传开后,泰国国内出现“反战呼声”,尤其是边境省份民众,担心战火蔓延影响生计。普坦的“强硬牌”效果边际递减——反对党开始质疑他“为了政治私利让民众流血”,军方也不愿陷入持久战,毕竟军费消耗过快会影响年度采购计划。
国际舆论“由松转紧”。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后,东盟各国态度明确:马来西亚总理安华主动提出调解,印尼、新加坡联合呼吁“立即停火”,连美国都罕见表态“支持东盟框架内解决”。泰国若继续拒绝,可能被贴上“破坏地区稳定”的标签,影响其在东盟的话语权——要知道,泰国一直想争当东盟“核心协调国”,不愿因小失大。
军事优势“看似实虚”。泰国虽装备先进,但打“治安战”而非“全面战争”:柏威夏寺周边多山地,F-16空袭效果有限,装甲部队也难以展开;柬埔寨则熟悉地形,靠游击战术能拖延时间。更关键的是,泰国没把握“速战速决”——一旦陷入持久战,经济会被拖垮(泰国旅游业占GDP12%,冲突已导致边境景区关闭,损失每日超千万美元),军方也怕重蹈2008年冲突的覆辙(打了3个月没占到便宜,最后只能靠东盟调解收场)。
从“拒绝调解”到“愿意对话”,泰国的态度转弯,其实是“利弊权衡后的务实选择”——与其硬撑,不如见好就收。
中国角色:为何“柬铁”“中泰一家亲”,却不直接下场?
冲突中,中国的角色备受关注:一边是“柬铁”,一边是“中泰一家亲”,中国为何不直接介入调解?
中国在东南亚的策略,一直是“不干涉内政,支持地区自主解决”——这既是对东盟“不干涉原则”的尊重,也是基于历史经验的选择。
2008年泰柬冲突时,中国就是这么做的:既没偏袒任何一方,也没直接施压,而是推动东盟外长会议达成停火协议,这次也一样。中国坚持劝谈促和的立场,既维护了地区机制的权威性,又避免了“大国强权”的质疑。
中国与两国的关系“同等重要”,不能厚此薄彼。中泰贸易额是中柬的6倍,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,也是“中老泰铁路”的关键节点;柬埔寨则是中国在湄公河地区的重要盟友,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“一带一路”样板项目。若中国“选边站”,只会两败俱伤,让美国等势力有机可乘。
那么,这场冲突什么时候会结束呢?停火容易,和解难。
或许,解决问题的关键,不在“谁赢谁输”,而在“如何共赢”。对东南亚来说,和平才是最大的利益。枪响之下,没有赢家。
启远网配资-网上平台配资-配资天眼-在线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